兴化刘记藤柳店

2018-02-22 10:32:48来源:泰州晚报作者:【兴化】孙荣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兴化市城区八字桥老街商铺林立,东侧有一家坐东朝西的藤柳店,门口悬挂有黑底金字“刘记藤柳店”木制店招。开业后伊始,该店就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兴化城乡市场上占领了一定的份额。

  刘记藤柳店号创办人刘德成,祖籍兴化下圩乡陆祖庄,1945年出生的他,童年时代就拜外公鲍银河为师,学习扎匠手艺。此后一直从事藤柳编织修理,制作以蒸笼、藤椅、藤桌、篾饼、笆斗、竹篮子、箩筐等藤竹制品为主,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刘德成大胆地进行了改良创新,与同行一起研制出了体积较大的藤躺椅和时尚的藤坐椅。之后,他把这一传统技艺传给了三儿子刘书生,1971年出生的刘书生,1984年初中毕业后,随父学艺。目前刘书生已继承了刘记祖传藤柳竹器制作工艺,并在互联网上开设了“刘记藤柳工艺”网页。因旧城改造,刘记藤柳店现搬至长安北路东侧北水关桥下,坐南朝北,招牌仍为老字号刘记藤柳店,兴化城区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兴化藤柳编织历史悠久,据说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明清两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艺专业匠人的出现,藤柳编织品逐步呈现精细化、品类多样化。兴化藤柳手工工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藤柳编织解放前就有民间组织——兴化南、北“扎匠会”,尤以北部沙沟、圩北藤柳编织工匠居多,多数都漂浮在水面上,俗称“一条小船两支桨,水上漂流走四方”。后来部分藤柳匠人改走街串巷揽活为到城镇开专业作坊或开藤柳店铺经营,清中晚期就有一大批扎匠手艺人迁移到城区北门蔡家垛。当时在城内从事藤、竹制品营生的匠人刘德成就是其中一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实施对私改造,把从事藤、竹等传统手艺高超、技术精湛的匠人组织起来,兴化县人民政府在城区北门外大街成立了藤柳合作社,在东门外后街则成立了竹器合作社。这些传统手工匠人被组织起来集中生产,其中不少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意大利及港澳台等15个国家和地区。

  匠人刘书生介绍说:制作藤制品不仅费力,更讲究技巧,就以加长躺椅为例,选取原料时,竹料最好要选冬至所砍伐朝阳坡面的竹子,砍下来时并不是每根竹子都能用,必须要选内壁厚实、结疤平复的竹子,选好后放置阴凉通风处贮存一个月左右,这期间要剔除掉出现缝隙、虫蛀等问题的竹子。而藤料则多从我国的“珠三角”——广东等地购置,买回来的藤原料先要去交皮、刮节,增加色泽美感,接着再脱皮抽芯,分为藤丝(尺径5毫米至8毫米左右两类)用于编织。

  制作藤躺椅时,首先要固定竹框架。藤躺椅后背部分需要呈现弧形,这时就要扎个稻草把子,点燃火把,在火烤中把竹子弯曲。框架形成后,再使用蔑挑子、剪刀、锥子篾刀等工具进行编织,编织手法和力道直接关系到躺椅的使用。藤柳竹器编织手工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这些传统手工匠人的智慧的结晶。

  兴化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传统的藤柳编织手工艺抢救、保护,2007年,“兴化藤柳编织技艺” 已公布为泰州市、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和传承了这门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